课程成果丨设计技术:中国地域文化CMF设计
「中国地域文化CMF设计」
· 课程简介 ·
CMF 设计,也称色彩(Color)、材料(Material)、饰面(Finishing)设计,是设计方法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材料应用技术的发展,逐渐成为新兴实践的驱动力。在设计学科边界不断拓展,强调在数字、智能为证据基础的设计方法中,以直观和感性营造出设计张力,让外观和质感成为独当一面的设计担当。
中国20个地域文化的CMF设计应用,何毓嘉,史韵洁,2018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工业设计二年级《设计技术1》课程内容为材料与工艺,通过系统学习材料与其相关的加工工艺,了解产品生产成型方法,从而在设计中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课程课题2为CMF设计,以中国地域文化为素材,并以校友周大维等同学设计的犀牛玩偶为模型,提供从设计到表现到实物制作的一系列工具,为学生学习CMF设计提供清晰有效的途径。
引入以中国地域文化为素材的CMF设计方法,学生通过对特定素材和特定产品的调查研究,能够通过具象内容提取抽象CMF作为设计元素,在设计表达中更为丰富生动,同时结合实验制作,及过程中对材料物理体验,迭代完成设计。教学方法落地性、实验性和迭代性都非常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材料工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课题经过五年的成长,从虚拟的设计渲染发展为设计制作一套完整的体系。学生的设计在强调创意的基础上也具有相当的成熟度,分析近三年的作业,同学们都能够完成地域文化特征的提取,并有相当多的学生可以转化为具有创意的CMF的设计,难点主要集中于这些CMF在产品上的应用和材料实物的制作。
· 课题成果 ·
分析CMF设计课程成果,
在设计渲染和实物制作中出色完成设计的大致有以下三类:
1
实物制作完美还原设计概念,合理的选用搭配材料 在制作中日臻完善设计效果。
滑动查看 >
海南热带水果植物特征提炼有趣,实物CMF还原度高,胶增添水果软糯的触感,陈思伊,2022
滑动查看 >
碎石的设计具有感染力,实物具有的层次感加强了三维视觉效果,董培轩,2022
滑动查看 >
材料表面设计特征明显,实物成功体现肌理比例合适,李泽锴,2022
滑动查看 >
探索锈迹的呈现方式,何洁,2021
滑动查看 >
以食物为设计灵感,制作运用长纤维控制有机的质感变化,吴忆宁,2021
滑动查看 >
用气泡纸和树脂模拟啤酒泡沫,实物效果明显,段闻笛/肖一清,2020
滑动查看 >
充分体现大城市五光十色的灯光效果及塑料感带来的浓郁的快节奏工业感,陈昱霏/高世涵,2020
2
大胆改变材料,在效果实验中,对原有设计进行迭代,从而深化原有概念。
滑动查看 >
色彩和透明度变化体现陕西的艳丽,表面高光处理提升质量,王琦悦,2022
滑动查看 >
以软木替代状纹,更加适合小体量产品表现,吴悠,2022
滑动查看 >
黄铜与石膏,从原设计材料二元分立到融合,模型效果惊艳,推进有力,陈欧林,2021
滑动查看 >
设计到制作变化较大,在实验中运用乳胶和蜡体现流动变化具有创新,王丹,2021
滑动查看 >
材料实物模型以石膏和铜粉不均匀混合呈现流动感,肖明阳,2021
滑动查看 >
从图案化的表装饰发展为材料带来的色彩肌理,纤维材料应用的实验具有探索性,吕可倩,2021
滑动查看 >
碎玻璃和树脂浇注呈现感极强的层次,较原设计更具意料外的视觉效果,高培中,2020
滑动查看 >
独到的抓取北京秋季银杏叶的亮黄色和城市水泥,模型中水泥和金箔的搭配精致,视觉和触觉效果提升显著,张竞文,2020
滑动查看 >
多层浇铸实色彩的分层变化有创意,肌理比原设计更加立体,潘泓希,2020
滑动查看 >
用机械肌理表达提炼上海的精细,在制作中用五金件做填埋延续了设计概念,蔡同,2020
滑动查看 >
用多层多色的陶泥压铸在模型更好的还原广西梯田特征,陈思雨,2020
滑动查看 >
水面和芦苇设计上海崇明特色明显,制作中用芦苇絮取代秸秆,效果明显提高,陈惊鸣,2020
3
对细节,特别是表面处理(F)的实验来提高设计品质,增加设计的质感提升完成度。
滑动查看 >
色彩材料搭配简洁细腻,灰白水泥变化生动,卢展,2022
滑动查看 >
从条纹转变为扩散纹,细节更具有机感和可读性,色彩实验效果好,完成度高,陈夏露,2021
滑动查看 >
色彩材料设计时尚,用有机材料取代水磨石来增加产品温度,付梓奕,2022
滑动查看 >
探索表面起泡装饰的制作,张以柔,2022
软陶纸黏土小样,颜钰明,2021
· 成果视频 ·
2022作业视频
2021作业视频
2020作业视频
2019作业视频
# 课题设计方法
素材收集和分析
以文化区分的中国地域格局,通过调研提取素材。包括:地貌物种,水土气;地貌景观,特有植被物种;人文景观,建筑,城市肌理;民生,衣食住行;民俗,传说,文学,哲学;节庆,传统手工艺等。
设计表达和沟通
照片删选;色彩的提炼和搭配设计;材料选择和表面处理的表达;数字模型渲染,关注材料肌理与实物的比例;文字表达,专业用语和中英语。
材料实验和实物制作
材料制作,实验连接材料和效果材料复合的过程和效果;
模具需便于实验,且涵盖不同材料和表面肌理的模具,三种表面效果为:金属抛光表面,硅橡胶哑光表面,Formi 3D打印纹理表面;
模具及针对材料及表面效果
2021-2022 实验笔记
感谢周大维同学的嘻犀玩偶设计及数字模型。
感谢合肥行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提供产品产品模型支持。
感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工业设计系毕业生何毓嘉、史韵洁同学的协助。
感谢同济大学设青年基金项目支持。
项目部分成果公布在:cmfchinaid.tongji.edu.cn
供稿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2019、2020、2021级工业设计本科生
图文丨周芃含 胡沁萱
编辑丨榴莲
责编丨雪青
阅读更多:
课程成果丨2021级工业设计:探索想象力边界,幻宇叙事形象设计
同济大学Jarmo Suominen教授参加李克强总理同在华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
课程成果丨2019级媒体传达:数字化视域下的包容与可持续
课程成果丨2022 Studio3(设计实践研究专题3):协同创新课程
课程成果丨2022 Studio3(设计实践研究专题3):智能可持续时尚
课程成果丨2020级媒体传达:影像与心理课程成果丨本科Studio5:不止娱乐——功能性游戏设计与开发同济大学iDVX实验室荣获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同济设创学院FABLAB实验室获评上海市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课程成果丨本科生Studio5:系统化视角下的学习设计与质量设计
课程成果丨第二届“同济-广汽创新设计策源营”——流动的舞台II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16丨文:环保手机壳真的环保吗?
设计驱动,赋能社区!设创学子激活同济校园创新力与生命力
新书推荐丨“一点设计”丛书最新出版:《设计商业与管理》回顾丨数据可视化工作坊:一场交换“隐私”的接力游戏
课程成果丨交互式数据可视化设计
《解放日报》专访娄永琪:上海,此刻,选择了设计!
《设计》专访丨胡飞:学科群建设将使同济设计教育更上层楼课程成果⼁D&I与LVMH/DIOR的可持续时尚设计
《澎湃新闻》专访Aldo Cibic:以设计激发和创造生活的乐趣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同济设计」的呈现、思考与行动!重磅!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发布,尖峰论坛助力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
同济培养怎样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开创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济大学“智能设计本科双学位计划”启航!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一):虚实之间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二):时间之外课程成果丨研究生Studio2: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x环境设计课程成果丨2020级工业设计:技术驱动,健康未来同济设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三专业获评A+!娄永琪:教育可能是最需要注入设计思维的,因为它关乎未来!2022QS排名升至12,D&I连续五年领跑亚洲!